受訪專家: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腎內科主任 徐安平教授
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!
腎臟是人體的清潔工,負責每天清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,并維持正常血壓,避免貧血和骨病的發生。腎臟組織損傷超過三個月,伴或不伴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,臨床上即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(CKD)。
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中國成年人群CKD的患病率為10.8%,也就是說我們身邊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不同程度的CKD。而60歲以上老人患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高達32%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腎內科主任徐安平教授表示,我國老年慢性腎臟病的特點是“兩高一低”,即患病率高、致殘率高、知曉率低。盡管慢性腎臟病人群患病率高,但公眾對此普遍知之甚少,人群知曉率不超過10%。所以要求老年朋友們要對腎臟病的知識多作些了解,從而能盡量做到對“高危人群要早篩查,出現癥狀時要早診斷,早治療”。
出現繼發性貧血趕緊檢查腎功能
徐安平教授指出,有相當一部分的貧血患者,特別是40歲以上者,是由于腎臟疾患引起的。這是由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受損,腎臟分泌產生的促紅細胞生產素的總量不足以滿足自身需要,從而引發貧血,這種貧血又叫腎性(繼發性)貧血。
除此之外,慢性腎臟病患者體內堆積大量代謝霉素,縮減了紅細胞的存活時間;鐵攝入減少及鐵丟失增多,紅細胞合成不足,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貧血。
因此,一旦發現出現貧血癥狀就要趕快就醫,檢查腎功能是否出現異常,這樣才能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徐安平教授補充道,除了貧血,若出現眼瞼浮腫、腰酸、乏力、面色灰暗、尿液的泡沫增多、血尿、高血壓或納差、惡心等胃腸道癥狀,都要及時要正規醫院的腎臟病專科進行就診,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。
“管住嘴,邁開腿” 積極面對慢性腎臟病
“通過檢查,若腎小球濾過率小于15ml/min/1.73㎡,那么就表示慢性腎臟病已經入了終末階段,即已發展為尿毒癥。”徐安平教授告訴說一旦慢性腎臟病進入慢性尿毒癥階段,就要進行“一體化治療”。所謂的“一體化治療”就是醫生根據疾病特點,合理安排不同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(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腎移植)進行治療,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、最好的生活質量和最長的生存期。
目前在發達國家,老年腎功能喪失患者已成為接受透析治療的主體。有數據表明,通過適當管理,老年透析患者一樣可以維持良好且穩定的生活質量。徐安平教授,老年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療時,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,但要避免運動過度,那些認為接受透析了就只能臥床不動的想法是錯誤的。同時患者要注意合理飲食,不要吃高蛋白質的食物,因為高蛋白飲食會加重殘余生腎功能的進一步損害,并容易出現高磷和高鉀血癥等并發癥,因此最好選用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,減少含磷及含鉀較多食物的攝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