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腎衰竭患者高血壓的原因
在慢性腎衰晚期有70%一80%患者合并高血壓,高血壓程度輕重不等。慢性腎衰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中,約80%是由于腎功能下降,排尿減少,造成水和鈉在體內潴留。當限制水、鹽攝入,加強利尿以及透析超濾治療后,血壓可以明顯好轉,這種類型的高血壓臨床上稱“容量依賴型高血壓”。此外約有10%慢性腎衰的高血壓是屬于“腎素依賴型高血壓”,患者血中腎素等激素水平增高。此型高血壓對限制水、鈉和透析超濾治療的效果不佳,甚至在糾正水、鈉潴留后血壓仍然明顯升高。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伴有高血壓,如果得不到及時控制則影響預后。
小講堂:
高血壓、腎衰竭這兩個關鍵詞勾搭在了一起,造成了慢性腎功能不全成為了一種流行病正在全球無情的蔓延。多數臨床標明,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是大大的,同時腎衰的治療也一般伴隨著高血壓的身影。這是為什么呢~~~(小沈陽語氣),他們到底是怎么是怎么勾搭到了一起,造就了這一段的坑人的孽緣呢?
病理研究證明,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,主要是從細小動脈開始的,初期并無明顯的腎臟形態及功能上的改變。先是腎小動脈出現硬化,狹窄,使腎臟進行性缺血,一些腎單位發生纖維化玻璃樣變,而另一些正常的腎單位則代償性肥大,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,腎臟的表面呈顆粒狀,皮層變薄,由于腎單位的不斷破壞,腎臟出現萎縮,繼而發生腎衰竭并發展為末期腎功能不全、毒癥。
發展階段:
1、但由于腎臟的代償能力很強,開始唯一能反映腎衰竭癥狀就是夜尿增多。但在尿常規檢查時,可能在顯微鏡下見到紅細胞、尿蛋白和管型。
2、當發展到腎衰竭代償期時,由于腎臟的濃縮能力減低,癥狀為多尿、口渴、多飲,尿比重較低。
3、當腎衰竭進一步發展時,尿量明顯減少,血中非蛋白氮、肌肝、尿素氮升高,全身浮腫,出現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,X線或B超檢查顯示雙側腎臟呈對稱性輕度縮小。選擇性的腎動脈造影可顯示腎內動脈有不同程度的狹窄。
研究表明,15%的高血壓會發展為腎衰竭,而血壓控制得好壞,直接影響著腎衰竭的發生、發展、療效和預后。這是因為人體的泌尿系統就象是一個"廢水排泄系統",在維持機體內生理平衡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。而腎臟又是泌尿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臟器,它就象水處理系統的中樞部,腎臟的好壞對機體是非常重要的。對腎臟的危害除變態反應引起的炎癥和細菌感染外,臨床比較常見的就是高血壓病。由此可見慢性腎功能不全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是多么密切。
腎臟一旦出現功能不全或發展成末期腎功能不全、毒癥,腎臟的損害將不可逆轉。對腎衰竭和末期腎功能不全、毒癥的完全治愈仍然是當今世界醫學的一大難題。多數腎衰竭患者病情發展是緩慢的,如果注意保護腎功能,加上正當的藥物治療,腎衰竭患者病情可穩定一個較長的時期。為了減少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壞,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,并從根本上修復受損的腎單位,正當選用藥物和治療方案很關鍵,所以患者多參與自己的治療方案,以及高醫從性是關鍵。